廣西南寧:建強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為基層治理添活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 發布時間:2022-05-18 09:02:43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著力建立建強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通過提升能力、優化結構、完善薪酬等方式,不斷激發社區工作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基層治理充滿活力。目前,南寧市有城市社區工作者4736人,城市社區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3.4人,實現了自治區“2022年內達到12人以上”的目標。
推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為建設適應新時期需求的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近年來,南寧市堅持高位推動,不斷完善政策支撐,將《專職化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實施辦法》作為《南寧市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施意見》的系列方案之一。
建立“三崗十八級”崗位等級序列,明確專職城市社區工作者7項崗位職責以及數量配備、選聘條件、待遇保障等內容,推動社區工作者各有其崗、各盡其責。同時,推動市、縣兩級建立城市社區工作者信息庫,實行員額控制、動態調整。目前,超過90%的城市社區配備專職社區工作者15人以上,25人以上的城市社區有13個。
南寧市還統籌推動高校畢業生到社區任職。2020年到社區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有35名,90%為本科學歷;2022年專題研究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來南寧留南寧就業創業若干措施,安排黨建組織員、專職社區工作者等基層崗位400個。
優化社區工作隊伍結構
南寧市注重從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社工專業人才中選拔專職社區工作者,使隊伍更年輕、更有能力。通過換屆選任、分批轉聘和公開招聘等方式,逐步規范社區工作者招錄標準。2021年9月以來,良慶區面向社區選聘116名,面向社會招聘117名;青秀區連續10年面向社會招聘,62%的社區工作者為本科以上學歷。
為提升社區工作者整體實力,南寧市多層級、多渠道落實社區工作者培訓全覆蓋。2018年以來,青秀區投入286萬元在廣西民族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院校舉辦培訓班,培訓社區工作者898人次。市本級投入350萬元,以項目化方式探索社區治理及議事協商試點示范建設,累計組織社區工作者培訓近500人次,社區工作者社區治理和議事協商實操能力明顯提升。實施社區“金牌主持人”培育計劃,培養能夠獨立發起、召集及主持社區公共議題的社區人才51名。探索線上“社區論壇”,結合線下沙龍活動,組織“金牌主持人”分享經驗,共同研究解決社區難點問題。
構建良性發展環境
制度化拓寬職業通道。南寧市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專職城市社區工作者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定向招錄事業編制人員力度。江南區出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辦法》,優先選聘5名連續三年年度考核獲“優秀”等次的社區書記、主任到事業單位任職。
多樣化完善薪酬體系。2015年以來,南寧市按照“每兩年增資一次”的目標,不斷提高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報酬。各城區、開發區累計投入2.47億元落實專職城市社區工作者待遇。
示范性典型激發創業激情。深入挖掘、推廣社區治理創新做法和突出成效,宣傳報道優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先進個人。在全市范圍印發文件,推廣青秀區新竹街道新竹社區建立的物業管理新模式等優秀工作法。
引導多方參與社區治理
南寧市江南區江南街道二橋西社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人口1.8萬余人,11個民族聚居。為解決物業糾紛、家庭矛盾等問題,社區召集黨員志愿者、小區居民代表、物業公司以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等共同協商,形成了以社區“大黨委”為核心,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說事議事的“逢四說事”工作法。
根據“逢四說事”工作法,說事常任理事會由街道包點干部、社區工作者、轄區單位代表、黨員群眾代表等組成,說事內容圍繞中心任務、經濟發展、服務民生、文明和諧、矛盾糾紛、班子建設6個方面,按照分類理事、集中說事、合力辦事、問效評事四步走,有序引導民主自治。
南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有了專職社區工作者的引導,各社區逐步探索形成了多種群眾自治及協商議事方式。
“老友議事會”工作法通過在小區各樓棟、單元選出比較有威望、深得居民信任的議事代表,經過他們主動發現問題,再由社區組織各方協商解決。南寧市民政局投入專項資金、引進專業團隊,對專職社區工作者和“老友議事會”代表進行議事規則培訓,提高議事效率、提升議事效果。通過持續、規范、高效的議事,以往居民會議無序爭吵和議而不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得到了保障,小區改造、加裝電梯等工作順利推進,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被極大地激發。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寧市將繼續強化部門聯合,完善體制機制,持續破解社區工作者“引不進、育不強、管不好、留不住”等問題,推動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安忠芳)
原標題:廣西南寧建強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為基層治理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