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蜀麓苑社區轄區面積0。53平方公里,包含1所小學,2所公立幼兒園,5個商業住宅小區,11533戶,常住人口30800人,戶籍人口9500人,人口結構復雜,居民整體呈現“三高三低”狀態,即年輕家庭占比較高、居民文化層次整體較高、居民服務需求整體較高,居民社區認同感較低、社區居民熟悉度較低、社區活動參與率較低。
2021年以來,為促進社區融合,提高居民熟識度,蜀麓苑社區緊密結合純商住小區的社區特性,創新推出“麓力同心·和美共融”的發展理念,探索“五力”工作法,優化社區服務能級,有效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一、基層黨建引領力:搭好議事協商“架構圖” 中海原山是蜀麓苑社區通過“麓路有為”服務型黨建聯盟首批試點打造的“紅色物業”,通過社區、物業、小區黨組織多元聯動,創建“鄰聚”議事廳,牽頭盤活了小區公共用房,讓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議事點,至2022年3月,中海原山小區已調解矛盾糾紛、滿足居民需求76條,著重解決了小區居民活動中心改造、安裝高空拋物追蹤攝像頭、無障礙通道改造問題。

“鄰聚”議事廳召開安裝高空拋物攝像頭民主評議會
除中海原山外,蜀麓苑社區還以其他四個商住小區為重點,將“紅色物業”融入社區治理,有效促進“各方聯動、協同共治”,建立了以社區黨委為統領,物業服務企業為主體、小區自組織協同、社會組織參與、小區黨組織協助的住宅小區議事協商“五方聯動”運行機制,搭建出服務于小區居民、解決小區難題的良好平臺。
二、隊伍建設培育力:布好服務力量“作戰圖” 於愛華是住在中海原山44棟的1名老黨員,家里是典型的黨員示范戶。退休后,於愛華把滿身熱情投入到了社區老幼關懷、治安巡邏、文明勸導等各項志愿活動,2021年11月,在社工的引導下,在社區里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應聘”成為了小區睦鄰點的“空間管理員”。

於愛華“鄰美”服務隊幫扶困難家庭,贈送“暖心包”
像於愛華阿姨這樣的,蜀麓苑社區已培養12個。為更好地做好居民服務,蜀麓苑社區以中海原山為試點,完善“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戶”的組織體系,建立起“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組織網絡聯動機制,每月共商共議小區黨建工作和任務,梳理列明小區治理難題,讓黨員在樓棟內落實“政策宣講深刻入心、先鋒示范服務放心、節日關懷攜手暖心、困難幫扶互助熱心、便民服務便捷省心、樓棟自治共促善心、文體活動豐富惠心、糾紛調解團結舒心、健康關懷真切細心”的“九心”服務。
三、社會資源整合力:畫好商居聯盟“資源圖” “我們目前上線了電子設備維修、手機裝飾、配件等9款服務和商品,后期還會增加舊手機回收、以舊換新服務。”加僑悅山中國移動5G體驗廳周文亮介紹,他所負責的移動5G體驗廳是“商居聯盟”首批入駐的商家,入駐后,他們的客流量明顯增加了,考慮到很多老年人用不好智能手機,他們每周在社區里開“智能手機”教學小組,每月可讓45名老人受益。
像中國移動5G體驗廳這樣的商戶,蜀麓苑社區目前有18家,并拓展引入益仁、蜀山區慈善綜合體資源,初步實現了商家、居民、志愿者三方共贏,并依托各小區公共服務場地,探索構建出社區少投資或零投資、由社會組織、企業、商家等提供社區服務的可持續供給模式。
四、居民群眾參與力:做好居民自治“服務圖” “以前我就是全職寶媽,每天重復著接送孩子、洗衣做飯的日子,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才三十多歲,還很年輕。”
2021年11月的一天,全職寶媽于彩芹帶著孩子參加社區“親子探索營”,在活動中被志愿者的服務所吸引,萌生了參與公益的念頭,現在,在社區的支持下,已成立“魔鏡媽媽”家庭教育公益服務中心,帶領6位熱愛家庭教育的寶媽開啟了公益創業之路。

“溝通的藝術”親子沙龍
為有效推動居民參與和居民自治,社區利用益仁等專業社會組織力量,圍繞文化藝術、公益服務、家庭教育等服務領域,積極培育“本土”社會組織、草根組織13支,并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建帶黨建”,創建出“麓麗微家”、“萌寶優學親子中心”等品牌服務,產生了“鄰里文化節”、“黨群開放日”2個固定服務日,每年自主開展120余場各類文化惠民活動,繁榮社區文化和服務事業,基本做到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精彩,年年有特色”。
五、社區發展創新力:拓好美好社區“發展圖” 為探索推動社區治理力量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蜀麓苑社區創新開辦“悅來學院”,依托省市區黨校、開發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社區治理學院的專業優勢,面向黨員、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居民骨干等積極做好“引、育、用”的社區治理人才培養工作,圍繞社區黨建、居民自治、文化養老、志愿服務、社區組織、治理文化六大系列課程開展12場培訓,服務280余人次,有效提升社區治理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為美好社區拓寬發展路徑。

“中國好人”、拾荒主席張景蘭為轄區黨員和學校師生宣講紅色助學故事
蜀麓苑社區黨委書記高汛介紹說:社區工作都是實事,社區治理任務復雜,高質量社區治理的活力有賴于持續創新,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蜀麓苑社區設立“悅來學院”,就是搭建綜合學習交流、共享發展平臺,讓社區的居民群眾歡悅無怨,讓更多的人慕名而來。(本工作動態由黃玲、楊榮光提供)